到現時為止我還對丹.布朗的《數位密碼》一書念念不忘,精密的佈局、誇張不靠邊的描寫手法。其實筆者不太喜歡這書,不過又念在我看了《達文西密碼》一戲,那這《天使與魔鬼》也不能錯過了。小說筆者正打算入手,只是把電影看完了先賭為快吧。
主角又是湯漢斯,也許他比較適合當智者的角色?女主角亮點不大,其他角色的戲份也應該是被導演精密計算了。先論劇情,背景藍圖是宏大的,從探究梵帝岡宗教歷史與衝突到科技與信仰的矛盾,這藍圖簡直不能止於數十萬字的小說,更何況是兩小時的電影?筆者知道很多觀眾或朋友看完都對此戲歎為觀止,甚麼驚人的「反物質」、「大型強子對撞器」,甚麼梵帝岡不為人知的祕道。但這些都在筆者眼中打上高一點的分數,在我眼中,這《天使與魔鬼》是失敗的、是「虎頭蛇尾」的。
首先,電影論及了湯漢斯的拯救教宗之旅。在提及天使指引的道路上非常清晰,是為了把宗教文化的難度減低吧?但很不幸的,這難度下降未免把「偵探」與「宗教文化」分隔得太開了,宗教文化成了偵探過程中的一「載體」,成了一般的懸疑劇情。而結局的轉折位看似高潮迖起,只是總管那角色的伏線也未免太過明顯了。而兩小時的電影很委婉的將某些已帶出的劇情給抹殺了,如瑞士侍衛隊的真正關係、「光明會」殺手的身份等。又也許有人認為所有事物不用交帶得太過清楚是正確的,但筆者仍是嫌電影太倉促了。
然後是「反物質」的爆炸。筆者不熟悉物理,不過一點點常識還是有的。總管「英雄式」地把反物質帶用直升機帶上天,待其爆炸時帶上萬尺高空再跳傘,這怎可能沒死?根據「反物質」的學說,五千萬分之一克的「反物質」在上空爆炸,其威力已經足以讓一個國家瞬間癱瘓。那麼,那小子怎麼可能在近距離處受爆炸風影響又絲毫未損的站在教會之前?這科幻電影也就太過「科幻」了吧?
最後是「光明會」與「教庭」的分歧。科學與宗教這個對比設計得很好,在感性與理性之間如何取得平衡,這個矛盾筆者想在小說中應能大放異彩。在科學的求真之中,我們能發現宗教的論說顯得越加無稽。那麼如以往《達文西密碼》中的受抨擊為「敵基督」嗎?也許伽里略是對的,科學與宗教是可以並存的。科學是宏觀的、宗教是個體的,筆者一直這麼認為。只有人類的存在與信仰,「神」這個體才得以續存。(信徒們要來捏死我了 囧)
也許這是對人類的一個警示,是科技的發展已到達了「奇技淫巧」的地步?是「大美國英雄」為了達到征服地球的目標就要把這類禁品帶往常規戰場?當然處於現階段來說還是侃侃而談,畢竟制造一千億分之一克的「反物質」,就需要60億的美元,因此尚未有經濟及應用價值。
最後對這電影的綜合價格來說︰「宏大的Story Background,馬虎的Elaboration。」imdb的6.9分對它而言已是非常厚道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