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INCEPTION》潛行凶間

走進了那狹窄的二號影院,離開場還有十五分鐘。我坐在邊緣的座位上,微暗的暈黃燈光填滿了小小的影院。可以的話,其實是很想去UA看的,奈何今天跟明天的座位已早早滿座。將身子深深地沉進電影椅中,享受那只有五分鐘的沉默與寧靜 — 傾聽沉默。

基斯杜化路蘭是一個我很喜愛的導演,他的電影沒有激烈的愛情、華麗的打鬥,也沒有催淚的感動場面。他的電影擁有的是讓人沉思的力量,在電影開場起 — 一直到打出工作人員的黑幕為止,你會迷失在他佈下的思考陷阱之中,不斷地在執著每一細節的含意,深怕那一小節漏走了就讓你不能看完這電影。而這齣《INCEPTION》也不例外。

李安納度一開始的對白︰"What is the most resilient parasite? An idea."

《Inception》就由夢、潛意識為依歸,展開那像George Orwell在《1984》所形容的思想罪一樣。在夢中,你才是主角。故事的構思清晰明確,主線亦一直只有一條,就是主角Dom一直想要的回家。那不止是為齊藤的工作,那就像是為Dom自己的解心結工作。

也許主線只設一條是因為導演Chris Nolan覺得單單是idea中的深度已足夠把你們這些小觀眾們給「想死」了。夢,再至夢中夢,三層夢境,到最後雖沒有說明,但那顯然已是第五層夢中夢。那是Dom自己的夢,他在「困住」Mal的監獄之中,尋求了自己的解脫。

主線之外,《Inception》對時間軸推演的緊密推演也讓這電影的進程滴水不漏,認真思考的觀眾們很難會對它所解釋的時間點產生混淆。不過,在最後Dom從與Mal一起的空間突然轉移到齊藤的混沌空間之中存在著很大的疑點︰第一層夢是現實時間的10倍加速、第二層是100倍 ... 那麼到第五層時Dom與齊藤的見面… (!?) 實在是值得再仔細一看。

導演也不忘發揮了自己最愛的結局方式,首尾呼應再加上選擇性的結局。在主角進入了第五層夢中夢 (?) 拯救意識在混沌狀態的齊藤時,到底那年老的齊藤在那夢空間等待了多少年?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到底拿起了手槍的齊藤,是打死了Dom、還是打死了自己?那就是懸念了。若槍口對準了的是Dom,那結局的一刻,Dom所看見的孩兒們 ... 沒錯,他是在混沌狀態之中,最後一幕影著的旋轉圖騰,它將永遠不會停下來;若然齊藤是打死了自己,那麼齊藤和Dom就是共同從五層夢中回到了現實,那將是奇蹟。

一位在imdb上發表評論的網友說得非常精妙︰
Inception is the kind of film that reminds me why cinema will never die.

沒錯,這個夏天就應該讓我們欣賞一下《Inception》這迷宮的精密佈局。

沒有留言: